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9篇
  9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表现为河边竹、破蔑竹具有较高的蔗糖酶活性;观音竹、青皮竹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性;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具有较高的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为青竿竹、凤尾竹;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为青皮竹、青竿竹。(2)青竿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凤尾竹、观音竹、鼓节竹等竹种根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竹种,且显著高于裸地。(3)相关性分析表明,酶活性与pH呈现负相关,有机质与酶活性达到极显著与显著水平相关,而脲酶、纤维素酶与土壤养分元素达到极显著与显著相关水平,表明了土壤酶活性能够作为表征土壤肥力情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耐寒机制,分析了慈竹与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 ilis×De ndroc alamopsis grandis在夏季常温(22~30℃)和冬季低温(-2~4℃)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降低,慈竹和撑绿杂交竹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质量分数以及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上升(P<0.01).在相同低温下,慈竹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撑绿杂交竹;而丙二醛以及电解质渗漏率显著低于撑绿杂交竹.慈竹在自然低温条件下通过生理机能的改变主动适应低温环境,提高其耐寒性.慈竹抗寒性强于撑绿杂交竹.  相似文献   
103.
青皮竹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丰富的青皮竹资源,发展潜力很大。文中概述了青皮竹生物学特性和用途,综述了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材性与加工方面的现状,并对今后青皮竹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竹类解剖学和其它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山地绿竹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方施肥是根据经济作物生物学性状和平衡施肥原理开展科学施肥的一项技术措施,是研制其专用复合肥的基础.试验以N、P、K肥为原料,并辅以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应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对山地绿竹进行试验,建立山地绿竹施肥各配方方案与经济收益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筛选出生产上适用于山地绿竹的专用复合肥最佳配方.预期本专用肥推广应用后,山地绿竹经济收益平均可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05.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川南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竹林地土壤质量的变化,综合评价退耕还竹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川南地区的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支持。【方法】以四川省长宁县不同恢复年限(5,10年)的硬头黄竹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非退耕竹林地为对照,测定了林地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体积质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化学性质(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效钾含量、交换性Ca含量、交换性Mg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加权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不同恢复年限硬头黄竹林地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同一土层下,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体积质量和非毛管孔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总体减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交换性Ca和Mg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有效钾含量则降低。同一恢复年限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逐渐增加,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化学性质(pH、全钾除外)逐渐降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恢复5年硬头黄竹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高;在同一恢复年限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不同恢复年限对川南地区竹林地土壤质量影响明显。恢复还林初期(5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上升明显;恢复还林后10 年,对土壤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佛肚竹枯萎病病原鉴定为: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菌NectriaditissimaTul ,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semitectumBerk &Rav 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佛肚竹遭受冻害后,借风雨传播,从竹秆基竹节伤口侵入 病害于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发病,3月上旬~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中下旬停止蔓延 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以竹(Bambusa emeiensis)浆粕为原料,不同含水率的异丙醇和乙醇为反应介质,采用淤浆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并通过气相色谱法(G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原料和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CMC的碱化和醚化条件及用量为竹浆粕5 g,30%的氢氧化钠17.5 m L,氯乙酸11.5 g,碱化温度25℃,醚化温度60℃,得到的最佳反应介质是含水率10%的乙醇。在此工艺条件下,CMC的增重率和黏度分别为30%和1 720 m Pa·s。  相似文献   
109.
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对杂交竹梢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过室内抗生素、紫外诱变和杀菌剂胁迫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突变菌株,此突变体在形态特征、平板抑菌活性上与原始菌株差异不显著,且具有长期稳定的抗药性。田间喷施突变菌株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可以使其成功定殖到杂交竹叶表面。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的亲和性研究显示,二者浓度低于108 cfu/mL,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高度亲和性,这有利于2菌株在杂交竹梢枯病生物防治中协同作用的发挥。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悬液和长枝木霉孢悬液进行梢枯病菌田间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先接种拮抗菌防效最高,其次是同时接种,后施拮抗菌防效最低,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有良好的防病作用。另外,2菌株的联合使用在3种处理中防效均最优,尤其是在先接种病原菌的处理中,协同防效得到很大提高,说明二者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梢枯病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建立绵竹快速繁殖体系,选择绵竹当年生生长健壮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探讨其组织培养中的最佳灭菌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丛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将外植体加洗洁精清洗后,用自来水冲洗2h,然后用75%酒精浸泡30s,0.1%升汞溶液(加入3滴吐温)消毒2次,每次8min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较低,成活率较高。最佳丛芽诱导培养基为:3/4MS+6-BA 3.0 mg·L-1+KT 0.5 mg·L-1+蔗糖20g·L-1+琼脂8g·L-1,丛芽诱导率可达到7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